提要文摘: |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构筑了一道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 这是农作物、林木等其它植被所难以替代的。青藏高原作为我国四大草原生态功能区之一, 其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地及自然资源等方面均有别于其它草原生态功能区, 而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广大草原又是我国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等几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流经区域, 这些区域草原生态环境的好坏和自然资源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区域的生态安全。但是,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些区域已经出现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 国家在这些区域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政府主导型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 如“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等。然而, 通过调查发现, 现行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致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本研究着眼于效率目标, 即生态保护效率和补偿资源与资金的使用效率, 充分考虑不同微观补偿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的空间差异性, 以青藏高原东部的玛曲县、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为案例区, 展开了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区域的优先级判别研究, 以期为青藏高原东部的其它区域提供借鉴与指导。 |